風濕免疫過敏科 高瑞鴻醫師
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過敏
2024年11月17日
痛風治療:急性發作 vs 長期預防
2024年11月16日
僵直性脊椎炎:男女有別
和多數風濕免疫疾病不同,過去普遍的印象是僵直性脊椎炎是男生較會得到的疾病,但近年的研究顯示:女性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其實不在少數,而且男女比例逼近一比一。
以上總總,使得女性病患相較於男性,更容易有延遲診斷的現象,而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
疾病症狀不同
僵直性脊椎炎就如名字所示,典型的症狀是下背痛。
但除了下背痛以外,女性病人比男性更常出現韌帶或接骨點的發炎或是廣泛性疼痛,女性也比男性更常見以眼睛的虹彩炎作為早期症狀。
另外,女性病患的X光片顯示脊椎沾黏的比例也較低(這對女性病患是好消息),而這X光脊椎沾黏正是僵直性脊椎炎典型慢性破壞的跡象。女姓如果懷孕過,骨盆關節的X光也可能因而出現變化,使得X光的判讀更加不易。
疼痛感受度不同
研究顯示,女性病患的疼痛、僵硬都比較嚴重,疾病對於生活品質影響的程度也比較大。
但另一方面,女性病患的關節活動度比較好。
藥物治療效果不同
以上包括症狀不同、疼痛感受度不同等因素,也連帶影響到藥物的治療效果。
對於生物製劑的療效(主要是TNF抑制劑),女性似乎效果相對較差,能夠穩定用藥的比例也較低。
為什麼同樣疾病,男女不同?
原因可能很多,包括男女病患的基因表現、體脂率等身體組成、性荷爾蒙、疼痛機轉等等,都造成上述在疾病表現與治療效果之間的差異。
這些不同,對於病患和醫師來說,都造成一些挑戰。對於懷疑狀況,判斷上也需要更加謹慎或是需要持續追蹤來觀察疾病的變化。
參考資料: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myths and truths. Rheumatology (Oxford). 2020 Oct 1;59(Suppl4):iv38-iv46.
2024年11月15日
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全身性紅斑狼瘡傳統關鍵藥物奎寧
2024年10月21日
僵直性脊椎炎:髖關節發炎比想像常見!
作者:高瑞鴻醫師
吳小弟從18歲開始左側髖關節開始不時覺得疼痛,甚至到了影響行走程度。雖然使用消炎止痛藥能部分改善,但始終無法痊癒。因為課業繁忙,求診過程始終有一搭、沒一搭的進行。
終於,吳小弟來到風濕免疫科,檢查發現疼痛的髖關節竟然在X光上已經出現明顯的侵蝕,骨盆也發現典型僵直性脊椎炎的變化。最後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合併左側髖關節發炎。
經過治療後,吳小弟的症狀逐漸緩解,發炎指數已降到正常,生活也總算回到正常。
髖關節發炎其實很常見
根據統計,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有髖關節疼痛發炎的情形。
最終因為髖關節功能損壞而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的比例,大約是5-8%。
如果病程超過30年的病患,更是高達12-25%。
合併有髖關節發炎的病患,日常生活的活動會明顯受到影響,也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長期髖關節長期發炎如果沒有妥善治療,最終也可能導致關節破損,而需要換人工關節。
哪些病人會容易有髖關節的侵犯呢?
年紀較大、合併有虹彩炎或接骨點炎(例如腳跟發炎)的病患有髖關節侵犯的比例較高,另外特別的是,發病年紀較輕的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髖關節發炎怎麼辦?
僵直性脊椎炎如果是以下背痛為主,通常是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治療。但如果還有合併髖關節發炎,則可以考慮合併使用免疫調節藥物,療效會更加穩定;如果發炎仍然厲害,還有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可已考慮。
因為治療方式不同,所以知道有沒有髖關節侵犯顯得重要。
除了調整藥物,減重也很重要。研究顯示,體重過重的病患也有較高機率會需要做髖關節置換。
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如果有髖關節疼痛的情形,請記得提醒醫師做評估喔!
參考資料: Hip involvemen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Rheumatology 2010;49:73–81.
2024年10月18日
痛風系列: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在痛風剛發作後最高
作者:高瑞鴻醫師
痛風是一種因為尿酸過高所誘發的關節炎,發作時會關節會突然嚴重發炎腫痛,連風吹都會痛。
但因為發作過後常常是船過水無痕,一片風平浪靜,有的病患可能因此不以為意,反正發作時痛個幾天就好了。
痛風不是只要注意關節就好
事實上,痛風的病患也有較高的機率同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等等共病。
因此,診斷痛風後,也必須對於這些慢性病加以監測,甚至治療。
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在痛風剛發作後最高
最近有研究分析了初次診斷痛風和發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和中風)的時間的相關性。
這個研究分析了英國大型資料庫、橫跨14年的病患資料,才剛在2024年9月刊登在風濕免疫科的權威國際期刊中。
結果發現:在新診斷痛風後一個月內,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比平常高出一半以上。
也就是說,雖然痛風病患整體而言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比一般人高,痛風發作後更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高風險期。
其中原因,很可能痛風劇烈的發炎反應有關,連帶影響到血栓形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所造成。
痛風治療,不要發作最好
只要把尿酸長期控制在正常範圍,痛風發作的機會就能大大降低,連痛風石都可以變小甚至消失。
藥物是最有效的方式,大多數的病患也都可以達到。
痛風不發作,不只是保護關節,也是保護心血管很好的方式。這對本來就有其他慢性的病患來說更為重要。
參考資料:Short-Term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eople Newly Diagnosed With Gout. Arthritis Rheumatol. 2024 Sep 15. doi: 10.1002/art.4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