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策略

作者:高瑞鴻醫師

高瑞鴻醫師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


早期的僵直性脊椎炎病患,一旦脊椎開始進入沾黏的病程,因為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脊椎的沾黏骨化會逐漸演進。本來英挺的外觀,隨著歲月和疾病的摧殘也會變得僵硬駝背。


但現在不一樣了,透過對於疾病的了解和新藥開發,已經有有效的藥物可以緩解發炎造成的疼痛與僵硬,也可以延緩脊椎的沾黏。配合運動等生活習慣的調整,病患的生活品質有機會能夠大大改善。


根據目前最新的治療指引,治療策略如下:

  1. 第一線治療包括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運動和戒菸。
  2. 如果這些方法無效,應考慮生物製劑或小分子口服藥。
  3. 如果還是效果不理想,應先回頭看看是否診斷正確,接著嘗試不同的藥物。

治療方式細節,請參考:

僵直性脊椎炎:非藥物治療的兩大重點

僵直性脊椎炎:藥物全知道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參考資料:

ASAS-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2022 update. Ann Rheum Dis. 2023 Jan;82(1):19-34.

僵直性脊椎炎:藥物全知道

作者:高瑞鴻醫師

高瑞鴻醫師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式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中,藥物治療在控制的症狀和減少脊椎沾黏方面相當重要。

除了消炎止痛藥以外,近年來醫學的進展讓病患還有生物製劑和新一代小分子口服藥可以選擇,讓病患將發炎控制穩定。


消炎止痛藥 (NSAIDs)


NSAID全名是「非類固醇消炎藥」,一般跌打損傷的消炎藥即是這一類藥物。

消炎止痛藥通常也是醫師首先會建議使用的藥物,常常有一定的效果。有超過一半的的患者使用消炎止痛藥後,疼痛可以改善超過50%。


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來說,消炎止痛藥不只有止痛的效果,還可以消除發炎


至於預防沾黏的效果則有一些爭議,但有研究顯示對於發炎指數持續異常的病患,持續用藥與間歇性用藥的病患相比,脊椎沾黏的惡化速度比較慢


不同種類的消炎藥效果相似,但需要考量患者的腸胃和腎臟耐受性,持續使用須配合定期監測腎功能。


傳統免疫調節藥


常見藥物包括撒樂和滅殺除炎。

主要用在治療周邊關節炎、韌帶炎和接骨點炎,對於脊椎發炎效果較差。


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


近年來新藥臨床試驗頻傳捷報,讓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有更多的治療選項。


生物製劑是利用生物科技所製造的抗體,可以針對體內發炎機轉的關鍵因子去調控抑制,目前證實對僵直性脊椎炎有關鍵作用的發炎因子包括TNF和IL-17。市面上已有數種針對這兩種發炎因子的藥物,都是注射型,也需要冷藏保存,但注射頻率各有不同。


小分子口服新藥的主要機轉是JAK抑制劑。JAK同樣是人體造成發炎的路徑的關鍵酵素,透過抑制JAK,可以同時調控多種發炎機轉,進而抑制疾病活性。可以給對於消炎止痛藥療效有限但又不想打針的病患選擇。


高瑞鴻醫師僵直性脊椎炎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
不同種類的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之間,要怎麼選擇呢?

目前的研究顯示,不同藥物對於脊椎發炎的療效都相當好,TNF抗體和IL-17抗體對於預防沾黏的效果也相近。


彼此之間還是有一些差異,除了病患對於打針頻率和打針vs口服的偏好,病患是否有合併虹彩炎、乾癬、腸道發炎、心血管疾病,還有結核病、帶狀皰疹的風險等等,都是選擇藥物要考量的重點。


參考資料:

1. Continuous NSAID use reverts the effects of inflammation on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n Rheum Dis. 2012 Oct;71(10):1623-9.

2. Treatment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an update. Nat Rev Rheumatol. 2022 Apr;18(4):205-216.


僵直性脊椎炎:非藥物治療的兩大重點

作者:高瑞鴻醫師


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來說,減少疼痛僵硬和預防脊椎沾黏是最重要的目標。

除了使用藥物以外,有兩件事對於病患來說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戒菸、運動

聽起來好像很平淡無奇,但能確實做到的話能夠大大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戒菸


抽菸會加重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包括增加疼痛和僵硬感,增加發炎,減少藥物的效果。更不用說戒菸對於肺部與心血管的傷害。


相反的,戒菸能夠減少發炎,進而改善脊椎的活動度。


戒菸困難的病患,也請不要吝於求助於戒菸門診的協助。


運動


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來說,運動本身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少發炎、降低心血管風險。如果有不吃藥的治療,運動絕對名列前茅。


運動要有效果,重點是要持續。越是持續,效果越好


運動方式來說,伸展、有氧、阻力訓練各有各的好處。沒有運動習慣的病友可以先從伸展開始,逐步建立運動的習慣。


僵直性脊椎炎運動好處

伸展運動:

每天進行伸展運動,尤其是擴胸和深呼吸。

如果已經活動度已經有限制,則以能範圍內進行即可,不用勉強。


有氧運動:

每週3-5次,共計至少150分鐘。

適合的運動包括水中走路、游泳、快走和踩飛輪。

運動強度應達到稍微喘,但還能講話的程度。


阻力訓練:

每週2-3次,可以從徒手運動開始,如深蹲和棒式等強化核心肌群的運動為主。

建議在物理治療師或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


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前後務必進行10分鐘的暖身。

避免高衝擊或容易肢體碰撞的運動,如籃球和足球,並在戶外騎單車時保持謹慎。

病情不穩定時,多休息或以伸展運動為主。


最後,為什麼文中的插圖出現了一隻鯊魚呢?

那是因為,有的種類的鯊魚必須透過持續的游動,來讓海水進入口中,再經過鰓進行氣體交換後。一旦停下來,鯊魚就無法獲得氧氣。某種程度像是我們僵直性脊椎炎的病友,透過持續的運動,讓脊椎保持活動,以避免沾黏。

2024年5月17日

奎寧視網膜病變 podcast訪談

作者:高瑞鴻醫師

應醫知彼的邀請,與藍鼎淵醫師對談,錄了一集podcast來探討奎寧視網膜病變。

內容引用多篇研究的資料,比較深入,主要是給醫療人員參考。
簡單版本直接看結論的話可以看這裡:[藥物] 關於奎寧眼病變的五個關鍵問題

重點終歸一句話:用藥的目的是治療疾病,檢查的目的讓藥物能夠更好的協助病人

2024年5月12日

風濕免疫病患的疫苗注射建議

作者:高瑞鴻醫師

風濕免疫疾病病患的感染風險相較於一般人是比較高的。針對部分病原體,已經有疫苗可以加強對於感染的防護。因此對於病患來說,疫苗施打顯得更有意義,但和一般人相比也有不同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整理目前歐美最新的臨床指引給病患參考,包括2019 EULAR (歐洲抗風濕病聯盟)與2022 ACR(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的相關建議。主要是針對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


高瑞鴻醫師風濕病患疫苗注射建議


為什麼風濕病患跟一般人不一樣?


病患可能因為疾病本身和有使用免疫調節藥物的關係,感染的風險較高。此外,免疫調節藥物也可能干擾疫苗注射後產生保護力的免疫反應過程,使得疫苗的效果受到影響。至於到底會不會影響,不同藥物和不同種類的疫苗可能有不同的效應。


另外,有的疫苗也有讓疾病發作的風險。時機點理想上是在疾病相對穩定時施打,但決策也必須平衡疫苗保護的好處。


因此,病患施打疫苗要考慮的狀況是比一般人多的。


流感疫苗


誰應該要施打?

65歲以上、18-65歲但有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患建議要施打。


免疫調節藥物需要調整嗎? 

滅殺除炎(methotrexate)施打後考慮暫停兩週。其他藥物皆可正常使用。


流感疫苗因為流行季節而有時效性,越早施打,就有越多時間是受到疫苗保護的。


肺炎鏈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誰應該要施打?

肺炎鏈球菌疫苗:有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患建議要施打。

帶狀皰疹疫苗:有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患建議要施打。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26-45歲且有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患,可以考慮施打。


免疫調節藥物需要調整嗎? 

如果有施打莫須瘤(rituximab)的病患,最好是在準備要使打下一劑莫須瘤時來施打疫苗,並且延後莫須瘤的注射至少兩週。

其他藥物應正常使用。

使用較高類固醇劑量時(prednisolone每天20 mg以上),建議暫緩疫苗注射。


活菌疫苗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活菌疫苗都是經過減毒,一般人施打多半安全,但是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有因施打造成感染的風險,注射前後都須謹慎評估。免疫調節藥物在施打前後也需要調整。


結語


疫苗施打的目的,是希望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感染,但也必須考慮疫苗對於疾病活性的影響,以及是否需要調整用藥以讓疫苗有機會達到最大效果。


簡單來說,打什麼?何時打?如何打?需要根據病患的情形個別評估。是否有公費施打的機會也要依據政府政策而定。


參考資料:

1. 2019 update of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vaccin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nn Rheum Dis. 2020 Jan;79(1):39-52.

2. 202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Vaccination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and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23 Mar;75(3):449-464.


2024年5月1日

新診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Q&A

作者:高瑞鴻醫師

高瑞鴻醫師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問題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英文簡稱RA (rheumatoid arthritis),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失調,造成關節持續異常發炎。

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早上起床時關節也會特別僵硬,甚至難以握拳,活動後比較舒緩。嚴重的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以上才覺得明顯改善。

如果沒有治療,關節會被侵蝕、破壞、變形,最後造成失能,生活自理能力大受影響。

發炎不只侷限在關節,可能影響全身其他器官,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間質性肺病、乾燥症等等。

有哪些治療方式呢?


主要藥物種類包括:
  • 快速控制發炎的藥物:消炎藥、類固醇
  • 疾病調節藥物:調整體質、讓發炎逐漸和緩,使病患能夠逐漸擺脫消炎藥或類固醇。藥效發揮較慢,但較適合長期使用。其中包括傳統口服免疫調節藥、注射的生物製劑、新一代小分子口服藥。
  • 局部注射類固醇:針對單一關節的發炎效果好。
因為藥物特性不同,所以通常是合併多種藥物使用,讓效果達到最好。治療過程中,也需要依據病患的體質、治療效果等等去逐步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如果比較好了,可以減藥或不用吃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病,無法治癒,但可以和平共存

如果疾病控制持續保持在理想的狀態,可以討論小心逐步的減藥。通常是希望先減掉類固醇和消炎藥,再來才考慮免疫調節藥。

請病患切勿自行停藥,一段時間後很可能會復發。這時若又急忙加回原本的藥物,效果並不一定可以像之前一樣好。

飲食需要怎麼調整嗎?


對於病患來說,均衡攝取各種營養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足量的蔬果和蛋白質補充。

考量到RA病患心血管風險較高,應該考慮少油少鹽少糖,並使用橄欖油等植物油。

不建議服用關於「增強」免疫系統的中草藥或健康食品,常常適得其反。目前也沒有證實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的健康食品。

每次回診時,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看診時如果不知從何說起,以下是醫師想要知道的重點:
  • 這段時間症狀的變化:腫痛的部位、程度等等。
  • 關節以外身體狀況的改變,例如:發燒、紅疹、喘、新診斷的疾病。
  • 用藥遇到的問題。
  • 回診前請配合抽血,確認發炎程度、肝腎功能變化、監測藥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