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英文簡稱RA (rheumatoid arthritis),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失調,造成關節持續異常發炎。
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早上起床時關節也會特別僵硬,甚至難以握拳,活動後比較舒緩。嚴重的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以上才覺得明顯改善。
如果沒有治療,關節會被侵蝕、破壞、變形,最後造成失能,生活自理能力大受影響。
發炎不只侷限在關節,可能影響全身其他器官,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間質性肺病、乾燥症等等。
有哪些治療方式呢?
主要藥物種類包括:
- 快速控制發炎的藥物:消炎藥、類固醇。
- 疾病調節藥物:調整體質、讓發炎逐漸和緩,使病患能夠逐漸擺脫消炎藥或類固醇。藥效發揮較慢,但較適合長期使用。其中包括傳統口服免疫調節藥、注射的生物製劑、新一代小分子口服藥。
- 局部注射類固醇:針對單一關節的發炎效果好。
因為藥物特性不同,所以通常是合併多種藥物使用,讓效果達到最好。治療過程中,也需要依據病患的體質、治療效果等等去逐步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如果比較好了,可以減藥或不用吃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病,無法治癒,但可以和平共存。
如果疾病控制持續保持在理想的狀態,可以討論小心逐步的減藥。通常是希望先減掉類固醇和消炎藥,再來才考慮免疫調節藥。
請病患切勿自行停藥,一段時間後很可能會復發。這時若又急忙加回原本的藥物,效果並不一定可以像之前一樣好。
飲食需要怎麼調整嗎?
對於病患來說,均衡攝取各種營養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足量的蔬果和蛋白質補充。
考量到RA病患心血管風險較高,應該考慮少油少鹽少糖,並使用橄欖油等植物油。
不建議服用關於「增強」免疫系統的中草藥或健康食品,常常適得其反。目前也沒有證實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的健康食品。
每次回診時,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看診時如果不知從何說起,以下是醫師想要知道的重點:
- 這段時間症狀的變化:腫痛的部位、程度等等。
- 關節以外身體狀況的改變,例如:發燒、紅疹、喘、新診斷的疾病。
- 用藥遇到的問題。
- 回診前請配合抽血,確認發炎程度、肝腎功能變化、監測藥物副作用。